发表时间: 2015-12-25 10:53:27
作者: admin
浏览:
G3商讯:2015年的日本东京大田区是日本重要的汽车无杆气缸模具企业的聚集地之一。现在,大田区规模较大的工厂纷纷迁往中国,以利用当地廉价得多的劳动力。到了2007年,产业空心化的征兆开始表现出来,区内超过1/3的企业受到廉价中国劳工带来的影响,不得不选择歇业停产或者干脆倒闭。不少倒闭的工厂现在都成了房地产开发的工地。
据G3综合报道:这些日本无杆气缸模具行业衰落的现象,正是由于日本无杆气缸消费企业纷纷转向中国,购买价模具格低廉的中国无杆气缸造成的。根据统计,自从1998年达到18700亿日元的高峰之后,日本无杆气缸行业的销售额就持续不断地下降,到2006年这一数字只有4100亿日元,是1998年的1/5多一点。另外,与高峰期相比,2006年时日本无杆气缸厂商数量约减少8.5%,从业人员约减少30%,产值衰退率达11%。东京大田区无杆气缸企业的困境,正是日本无杆气缸行业现状的生动写照。与日本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金若气动无杆气缸行业模具自20年前就开始了前所未有的高速增长。其中,1996--2002年间,中国无杆气缸制造业的产值年平均增长14%左右。2003年,这一数字更是达到了惊人的25%。到现在,按照产值来计算,2006年中国无杆气缸销售额为720亿元,已经成为世界第三大无杆气缸制造国,仅次于美国和日本。在东部沿海地区,尤其是江浙地区,密集的无杆气缸企业形成了众多的企业集群。这些企业大多拥有进口的***无杆气缸制造专用机床、宽敞的厂房和刻苦劳动的员工。与日本同行相比,中国的无杆气缸工厂担心的并不是拿不到订单,而是怕订单太多。
虽然无杆气缸行业的***产值并不大,但由于其在产品制造体系中所处的特殊位置,使得无杆气缸行业具有了决定制造业整体水平的能力。无杆气缸是现代工业,特别是汽车、航空、电子、电器、仪表、仪器、武器、日用品等必不可少的工艺装备,这些工业部门产出的产品有60%--90%的零部件都是依靠无杆气缸成型的。无杆气缸技术直接制约制造业的发展、产品更新换代能力和竞争能力。
据统计资料,无杆气缸带动其相关产业的比例大约是1:100,即无杆气缸发展1亿元,可带动相关产业100亿元。按此比例计算,2006年中国无杆气缸带动的相关产业产值高达7万亿元以上,如此大的带动能力赋予了无杆气缸行业现代工业基石的地位。
在美国,无杆气缸工业被认为是“美国工业的基石”;而在日本,无杆气缸工业更是被推崇到“进入富裕社会的原动力”这样高的地位。如果想了解一个***的制造业水平和发展潜力的话,研究无杆气缸制造业水平是个不错的选择。
对于日本这样一个自然资源严重匮乏的***来说,人的创造力是***的资源。只有依靠人不断创造出新的产品,日本才能够在这个全球化的时代得以生存和发展,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把制造业称为日本的立国之本是恰如其分的。正是因为如此,中国无杆气缸行业的繁荣,才会如此刺激日本产业界的神经。有着丰富资源的中国如果掌握了制造业的精髓,并能不断将其升华,那么日本生存的根基就会受到动摇。